
2025-10-08 06:41 点击次数:175
2025年10月2日,美国商务部放了个大招,二季度经济按年率算增长3.8%,这数可比之前估的3.3%高不少,也远超市场想的那样。
要知道一季度的时候,因为特朗普政府搞贸易战,美国经济还跌了0.6%,那可是三年来头一回季度负增长。
这一季度负增长的锅,多少跟企业“抢货”有关。
当时大家怕后面加税,都拼命从海外进口,进口额一下就上去了。
可算GDP的时候,进口是要减掉的,这不就把增长拉下来了嘛。
到了二季度,这情况反过来了,进口一下少了很多,光这一项就帮GDP多涨了5个多点。
本来想觉得这增长挺扎实,但后来发现私人投资拖后腿不少,住宅投资降了,企业库存也少了,这俩加起来让GDP少涨了3个多百分点。
还有政府开支,也一直在降。
一季度跌了5.6%,二季度又跌了5.3%。
桑坦德银行那首席经济学家说,上半年GDP平均涨1.6%,消费贡献了1.5%,虽说不算多好,但比之前想的强。
消费韧性和进口“踩刹车”各占一半
要说二季度GDP能上去,消费支出绝对是主力。
二季度消费者花的钱涨了2.5%,一季度才0.6%,之前政府估的1.6%也没赶上。
尤其是服务类支出,按年率算涨了2.6%,几乎是之前估算的两倍。
海军联邦信贷社的首席经济学家HeatherLong都说,就算股市跌了、贸易前景也不明朗,美国消费者还是挺能扛的。
衡量经济内在劲儿的那个核心指标也不错,把出口、库存这些波动大的去掉后,二季度涨了2.9%,比一季度的1.9%和之前估的2.3%都高。
但咱也不能光看好的,私人投资这块确实拉胯,住宅投资少了5.1%,企业库存下降的影响刚才也提了。
如此看来,这GDP超预期,一半是消费撑着,一半是进口“踩刹车”给的被动加成,真不是所有环节都给力。
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把美国几十年的自由贸易政策改得面目全非。
几乎所有进口商品都加了双位数关税,钢铁、铝、汽车这些更是重点照顾。
他说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本土工业,让工厂回美国,还能给7月4日签的大规模减税找钱。
但主流经济学家都不认同这事,他们说关税成本其实是美国进口商扛了,最后还是通过涨价转嫁给消费者,搞不好会让物价涨起来,而且受保护的企业效率也会下来。
现在看,物价还没明显涨,但企业被特朗普那套“宣布加税、又暂停、再推出”的操作搞懵了,招人都慢了不少。
2021到2023年那阵,美国每月平均能新增40万个岗位,疫情后复苏的劲儿很足。
可后来就不行了,一方面是贸易政策不确定,另一方面是美联储2022到2023年连续11次加息压通胀。
今年9月,劳工部改了数据,说截至3月的一年里,实际新增岗位比原来少了91.1万个,平均每个月还不到7.1万,之前估的是14.7万。
3月之后更差,每月平均才5.3万。
据FactSet调查,大家都觉得10月3日公布的9月就业报告,新增岗位也就4.3万个,好在失业率可能还能维持在4.3%。
美联储降息这下难办了
为了让就业好点,美联储上周降了息,这是去年12月以来头一回,还说今年可能再降两次。
但谁也没料到二季度GDP能这么强,这下美联储想继续宽松的预期就弱了,更何况特朗普还在旁边催着要多降息。
搞不清美联储现在是啥心情,一边是就业在降温,需要政策托一把;一边是GDP超预期,又怕宽松多了让通胀抬头。
市场现在都盯着马上要公布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,这可是美联储最看重的通胀指标。
另外,10月30日会出三季度GDP的初步估算,现在大家都觉得年化增速会掉到1.5%,比二季度差远了。
毫无疑问,美国二季度GDP这3.8%的增速确实亮眼,但咱得看清楚背后的门道。
消费是挺给力,可进口逆转的影响占比不小,而且私人投资和政府开支都在拖后腿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短期好像没让物价大涨,但企业招人慢了,就业市场的降温已经很明显。
如此看来,美联储现在的处境挺尴尬。
要是继续降息,怕GDP背后的隐忧没解决还带出通胀;要是不降息,就业又撑不住。
短期看,三季度GDP增速可能就下来了,PCE指数会是关键。
长期来说,要是贸易政策一直不稳定,投资也起不来,光靠消费撑着,美国经济怕是难有持续的好表现,美联储的降息空间,估计真的要受限了。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快乐8精准100免费预测快乐8神算天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